日前,有市民夜间行车时发现,红灯信号等待时间较长、信号灯周期设置偏长。9月8日,新黄河记者从济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获悉,济南交警通过“路口+路段”两级深度优化,已科学缩短路口信号周期,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此次信号灯降周期专项行动中的具体优化措施分为路口信号精准调控以及绿波道路降周期优化两大方面。
据了解,通过大数据研判、视频巡查、现场调研等,济南有390余处路口存在夜间空放问题。济南交警按照“一路口一策略”原则,制定路口优化方案,通过合理调整放行模式、时段精细化调整、推广单点感应控制等方式,让路口放行模式更贴合需求,减少路口无效等待时长。
据警方介绍,围绕次干道、支路等交通流量较小的路口,通过“关左转、调黄闪、去错时”等控制策略,调整路口放行方式,目前已优化望华北街凤箫路、工业南路飞跃大道南侧行人通道等18处路口放行模式,有效减少市民出行等待时间。
济南交警结合不同路口实时流量波动特征,将原有时间跨度进一步缩短,将一个大时段划分为多个小时段,并针对各时段流量差异,为每个路口量身定制专属信号控制方案,从根源减少因时段划分模糊、周期过长导致的交通空放问题。现已完成凤凰北路、龙奥北路等27条道路185处路口精细化时段调整。
对于流量波动大、无明显变化规律的路口,济南交警通过应用单点感应控制模式进行优化。通过检测设备获取车流量变化情况,自动延长或缩短绿灯时间,避免绿灯空放造成的资源浪费。已完成舜城大街凤萧路、会展路、会展东路等54处路口单点感应控制。
在绿波道路降周期优化方面,为提高市区主干道低峰时段通行效率,济南交警综合考虑绿波运行效果及绿波相交方向车辆等待时长,对31条主路225处绿波路口进行了深度优化。
一方面,主干道绿波降周期。根据数据分析,工作日21:00—23:00、周末5:00—9:00城区道路车流稀疏,济南交警通过下调信号周期,提高相位轮转效率。以济泺路为例,将周末7:00—9:00信号周期由180秒调至160秒,优化后车辆等待时间较优化前降低3.4%。
另一方面,夜间时段,济南交警在保障行人过街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夜间时段信号周期。以龙鼎大道为例,晚平峰时段信号周期由100秒缩短至80秒,有效减少了绿波相交方向车辆及行人等待时间。
此外,济南交警还应用了“方案生成式绿波”智能调控模式,提升绿灯资源利用率,关键节点路口依托实时流量自动生成配时方案,其余次要路口自动与关键路口匹配,有效减少路口空放时间,提高道路绿灯利用率。以领义路(良秀路至让秀路)平峰时段为例:在关键点位俭秀路安装交通流量检测设备,根据实时流量自动生成信号配时;良秀路、恭秀路等3处次要路口的配时方案自动匹配关键路口,动态调整绿波道路的信号周期、绿信比及相位差,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据悉,自信号灯降周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济南交警已精准优化279处重点路口信号配时,信号周期平均缩短15到30秒,通行效率得到提升。